科技赋能甘蔗育种,开远打造高产高糖“甜蜜芯”事业
在云南开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正通过基因挖掘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甘蔗品种的改良与产业升级。科研团队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种技术突破,为蔗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助力云南甘蔗品质与产量不断提升。
研究所内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占地58亩,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6200余份,涵盖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等重要类型,以及国内外优良品种,资源保有规模位居全球首位。这座“甜蜜基因库”不仅物种多样、属种齐全,更是我国开展甘蔗育种研究和保障种源自主的重要基础。
甘蔗种质资源被视为国家战略资源,是品种选育的核心物质基础。通过对优质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利用,研究人员能够有效改良甘蔗品种,增强其抗逆性和产糖能力,从而实现品种的“升级换代”。
目前,资源圃内的实生苗培育温室中,近十万株实生苗正在生长。经过约两个月的培育,它们将被移栽至大田。凭借科学的育苗技术,这些幼苗在六年以上的选育过程中成活率高达98%,一批有潜力新品种正从中诞生。
研究团队首先从海量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优良亲本,再运用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培育出既耐旱又高糖的新品种。针对甘蔗开花难题,团队还研发了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开花诱导技术,显著提高了热带种的成花率。
新建的智能杂交温室等现代化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杂交育种的自动化与精准化水平。通过优化光周期调控、补光策略等方法,亲本的孕穗率、开花率和种子发芽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在多项科研专项与生物技术支持下,甘科所构建起高效的种子种业创新体系,并首创了异质复合抗逆高糖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多个突破性甘蔗品种。例如“云蔗081609”,亩产最高可达15.28吨,蔗糖分达20.3%,被誉为“糖王”,成为全球糖分含量极高的甘蔗品种之一。另一品种“云蔗0551”则在旱地表现卓越,创下无灌溉区单产纪录。
目前,“云蔗081609”已成为云南种植面积最大的甘蔗品种,全省覆盖率高达74%,推广速度空前。这些新品种有力支撑了云南甘蔗出糖率连续三年超过13%,在2024-2025榨季更达到13.39%,推动云南蔗糖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手握种质“芯片”,甘科所以科技执笔,在红土地上书写着种业振兴的“高分答卷”,正在将“甜蜜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更多文章
-
科技赋能风味革新,四川火锅产业迎来智能化升级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这句流行语折射出人们对火锅的深厚喜爱。如今,从麻辣鲜香的四川火锅,到清鲜醇厚的潮汕牛肉锅,各式火锅已从地方特色走向世界餐桌,成为全球食客共享的美味。在这背后,科技正成为推动火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近日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旅游学院牵头完成的“川
-
智能文具与理性消费:2025开学季展现市场新趋势
随着2025年开学季的到来,消费市场呈现出科技驱动与理性选择并重的鲜明特征。智能学习设备与功能性文具销量快速增长,而家长和学生在采购时也更注重实际效用与长期价值,反映出教育消费观念的重要转变。智能硬件已成为学生学习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AI学习机、智能台灯、录音笔等产品因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而备受青睐,其中早
-
数字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济南中科北斗基地引领农业新变革
9月4日,围绕济南市“强省会”战略与“科创济南”建设目标,一场以“科创泉城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知名网络达人采风活动顺利开展。活动由济南市委网信办与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共同组织。当日下午,十多位拥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名人与媒体记者探访了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在这里,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场景
-
低精度移相器研究突破,助力6G近场通信能效提升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游昌盛助理教授团队在近场通信关键组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创新方法,有效应对了低分辨率移相器在近场通信应用中带来的技术难题。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IEEE 无线通信汇刊》。作为6G无线通信中的一项前沿技术,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推动了近场通信的发
-
架构多元发展,光计算商业化进程提速
在人工智能训练等复杂任务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全球对算力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电子计算面临“冯·诺依曼瓶颈”的制约,而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阶段。在这一形势下,以光子为核心的数据处理技术——光计算,正快速兴起并展现出广泛前景。据世界经济论坛官网报道,光计算近年来发展步伐加快,多条技术路线进展显著,已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