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博会展示AI多场景融合,人形机器人成焦点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日常生活与产业应用,从制作咖啡的机器人,到执行安防巡逻的机器狗,再到电网维护、隧道检测甚至剧本创作,AI技术展现出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能力。
在近日召开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指出,人工智能不再仅仅追求模型规模与算力提升,更已在众多行业实现爆发式落地,逐步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届数博会共吸引全球375家企业参展,集中呈现数字基础设施、AI大模型、智能终端等多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打造出高度互动、可体验的科技展示空间。观众可与人形机器人握手、与高精度机械手玩游戏,或借助外骨骼设备完成重物搬运,甚至通过AI旅行助手快速规划行程。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现场还出现了人形机器人“遛”机器狗的融合应用场景。
中国铁塔展示的“机器狗+无人机”协同系统,成为展会一大亮点。该系统已实际运用于森林防火,通过高位视频监控与无人机初步识别火情,再由机器狗进行地面巡护与火源扑救,形成从感知、分析到决策与执行的完整智能闭环,显著提升防火效率。
一位“00后”观众在观展后表示,以往认为AI距离现实很遥远,如今却更关注其如何切实改变生活与工作方式,并希望未来能更深入地了解、使用甚至参与AI技术发展。
关于机器人何时能广泛进入家庭与日常场景,杭州云深处科技CEO朱秋国提出,应以十年为周期看待这一进程。目前,机器人的移动能力已较为成熟,行业焦点正转向通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的实现。他指出,人形机器人具有三大优势:天然适配人类环境无需改造、能使用人类工具执行任务,以及更便于人际交互。但他也提醒,需注意“恐怖谷效应”可能带来的接受度挑战。
更多文章
-
AI犯罪新形态:首个自动编写勒索软件成功突破系统防护
近日,国际安全研究团队确认了全球首例完全由人工智能自主生成的勒索软件,标志着网络攻击进入新的危险阶段。该恶意程序能动态生成跨平台攻击脚本,极大增加了检测与防范的难度。据斯洛伐克网络安全企业ESET分析,这一被称为“PromptLock”的勒索软件采用Go语言编写,并基于OpenAI旗下模型gpt-oss:20b,通过Ollama接口实时生
-
AI重塑教育生态:如何以批判性思维应对“思考力危机”?
随着DeepSeek、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渗透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人类认知与教育模式正经历深层变革。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将AI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推动从“知识传授”迈向“能力为本”的育人转型,鼓励全民学习AI新知识、新技术。然而,技术的蓬勃背后存在隐忧。多位专家
-
杭州“AI市集”开辟技术试验新场景,创意互动点燃生活应用火花
8月3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AI切磋大会”市集在杭州拉开帷幕,以“技术摆摊”的形式汇聚众多年轻开发者和科技爱好者,让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日常创意。不同于传统展会,本次市集强调“可体验、可交互、可带走”,二十多个摊位覆盖AI调香、情绪奶茶、个性化手串定制、诗歌生成与3D形象设计等多种趣味应用
-
AI生成内容须明确标注,微信与腾讯元宝积极响应新规
自9月1日起,根据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推出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所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信息,均须明确标识其AI来源。该规定旨在加强对AI合成内容的监管,防范虚假信息的传播风险。根据《办法》,AI生成合成内容不仅包括常见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还涵盖虚拟场景等多种信息
-
绍兴抢抓“AI+”机遇,打造特色产业创新高地
在近日召开的绍兴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会上,当地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握战略机遇、拓宽发展视野,全力切入人工智能新赛道,正式启动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的工作部署。作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绍兴积极顺应“人工智能+”趋势,明确主攻方向与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