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新消费、新就业与治理新路径
近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将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消费提质、科技创新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智能动能。
智能重塑消费,从“功能”走向“情感”与“定制”
人工智能正从底层改变消费逻辑,推动四大趋势演进:消费体验从实用功能延伸至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服务模式从“千人一面”升级为高度个性化的“一人千面”;人工智能角色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可持续进化的“智能伙伴”;业态也从单一走向跨界融合,催生前所未有的新消费市场。例如,快手“可灵AI”大模型已支持数千万创作者生成海量视频与图像,服务覆盖影视、广告等多行业;在医疗领域,AI咳嗽筛查小程序以高准确率帮助慢阻肺早期发现,大幅节省社会成本。
智能体协同作业,新职业形态不断涌现
智能体技术正逐步落地实际应用场景。以360推出的智能体工厂及多智能体蜂群为例,企业可无需编程构建能够分工协作、共享“记忆”的AI智能体群,高效完成复杂任务。同时,人工智能也催生了如数据标注员、提示词设计师、AI内容创作人等新职业,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形成技术与人才双向促进的新格局。
构建“智能向善”的治理体系,强调伦理与规范
随着人工智能深入社会各层面,其带来的伦理与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专家指出,须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嵌入技术底层,推动伦理建设从“事后反思”转向“事前设计”。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治理路径,强化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同时完善数据治理规则,明确数据流通与使用边界,推动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与合规利用。
强化制度与资金保障,支撑人工智能稳健发展
《意见》同时明确要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管理,健全考核与风控机制,并强调通过金融、财政、政府采购等多元政策工具支持产业发展。旨在培育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广泛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文章
-
AI犯罪新形态:首个自动编写勒索软件成功突破系统防护
近日,国际安全研究团队确认了全球首例完全由人工智能自主生成的勒索软件,标志着网络攻击进入新的危险阶段。该恶意程序能动态生成跨平台攻击脚本,极大增加了检测与防范的难度。据斯洛伐克网络安全企业ESET分析,这一被称为“PromptLock”的勒索软件采用Go语言编写,并基于OpenAI旗下模型gpt-oss:20b,通过Ollama接口实时生
-
AI重塑教育生态:如何以批判性思维应对“思考力危机”?
随着DeepSeek、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渗透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人类认知与教育模式正经历深层变革。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将AI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推动从“知识传授”迈向“能力为本”的育人转型,鼓励全民学习AI新知识、新技术。然而,技术的蓬勃背后存在隐忧。多位专家
-
杭州“AI市集”开辟技术试验新场景,创意互动点燃生活应用火花
8月3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AI切磋大会”市集在杭州拉开帷幕,以“技术摆摊”的形式汇聚众多年轻开发者和科技爱好者,让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日常创意。不同于传统展会,本次市集强调“可体验、可交互、可带走”,二十多个摊位覆盖AI调香、情绪奶茶、个性化手串定制、诗歌生成与3D形象设计等多种趣味应用
-
AI生成内容须明确标注,微信与腾讯元宝积极响应新规
自9月1日起,根据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推出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所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信息,均须明确标识其AI来源。该规定旨在加强对AI合成内容的监管,防范虚假信息的传播风险。根据《办法》,AI生成合成内容不仅包括常见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还涵盖虚拟场景等多种信息
-
绍兴抢抓“AI+”机遇,打造特色产业创新高地
在近日召开的绍兴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会上,当地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握战略机遇、拓宽发展视野,全力切入人工智能新赛道,正式启动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的工作部署。作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绍兴积极顺应“人工智能+”趋势,明确主攻方向与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