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700米深实验室投入运行,开启中微子研究新纪元
8月26日,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的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顺利完成两万吨液体闪烁体的注入工作,正式启动科学数据采集。该装置历经十多年筹备与建设,是目前全球首个投入运行、兼具超大规模与超高精度的中微子研究专用科学设施。
中国科学院院士、JUNO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表示,探测器灌注完成并开始采集数据,标志着项目迈入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
试运行阶段获取的首批实验数据表明,JUNO探测器各项核心性能指标均优于原设计目标,显示出其在国际粒子物理前沿研究中的强大潜力。该装置将致力于破解当前高能物理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中微子质量顺序问题,即判定第三类中微子(ν₃)是否重于第二类(ν₂)。
JUNO是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组织的一项重大国际科研合作计划,汇聚了来自17个国家与地区、74个科研单位的700余名科研人员。实验装置建在广东省江门市地下700米深处,能够精确捕捉53公里外台山与阳江核电站所产生的中微子,并以极高分辨率测量其能谱。
与国际上其他中微子实验相比,JUNO在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时不受地球物质效应及其他未知振荡参数的干扰,还将显著提升六个中微子振荡参数中其中三个的测量精度。此外,JUNO还将推进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及地球内部中微子的前沿研究,拓展包括惰性中微子探测与质子衰变搜寻在内的新物理探索窗口。
JUNO的核心探测器为一个总容量达两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被安放在地下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其主体结构为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内部承载有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以及配套的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和遮光组件等关键设备。
据透露,JUNO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未来还计划升级改造为全球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平台。
更多文章
-
花江峡谷大桥创双项世界纪录 中国智慧破解山区建桥难题
历经三年半的攻坚克难,花江峡谷大桥于2025年9月正式通车。这座横跨贵州深切峡谷的钢铁长桥,不仅以2890米的总长和625米的桥面至水面高度刷新世界纪录,其1420米的主跨更成为山区桥梁建设的全球新标杆。面对峡谷间变幻莫测的乱流强风,建设团队开创性地运用多普勒激光雷达进行立体化风场监测,结合风洞实验与数字模拟,最终
-
深海燃冰取圣火: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海底可燃冰原位点燃
10月9日上午,广州南沙区的科考码头见证了历史性一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种采集仪式在此举行。与往届不同,本次“源火”直接取自南海1522米深的海底可燃冰,标志着全球首次在深海原位成功采集运动会圣火。这一突破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携手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精
-
迈向科技强国:我国基础研究与新质生产力实现跨越发展
一、科技强国:从夯实根基到勇攀高峰2025年8月,广东江门地下700米的深处传来重大科技捷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顺利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的灌注工作,正式启动数据采集。这是全球首座投入运行的超大规模、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实验装置,标志着我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与基础物理研究领域迈入国际前沿。该装置历经十余年攻关
-
首届西部健博会在蓉开幕 智能医疗与创新成果引关注
10月10日,首届西部(成都)健康促进博览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正式启动。本次展会汇聚了来自全国13个以上省(市)及四川省内21个市(州)的160余家机构,涵盖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28家领先医疗机构,以及华为、科伦药业、诺和诺德等多家知名企业,全面呈现医药制造、智慧医疗与健康服务等产业链内容。展会期间,多项
-
南宁人工智能产业聚链成势 政策场景生态协同驱动升级
南宁前八月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增长强劲,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升9.5%,反映出当地产业结构正持续优化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南宁以建设南A中心为核心,积极探索“北上广研发—南宁集成—东盟应用”的创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政策层面,南宁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出台多项措施,涵盖产业全链条支持,包括专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