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少年AI精英齐聚北京 国际智能奥林匹克圆满落幕
8月8日下午,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内掌声雷动,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在此圆满落下帷幕。这场汇聚全球60多个国家300余名青少年科技英才的盛会,不仅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成为年轻一代探索前沿科技的重要舞台。
本届赛事在赛制设计上大胆创新,首创"团队协作+个人突破"的双轨竞技模式。参赛选手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人工智能系统的实时部署,并运用独特的"动态算力调配"技术解决复杂问题。这一创新机制既确保了竞赛的公正性,又充分考验了选手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子在相同命题下各展所长,通过思维碰撞与技术切磋,收获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我们的队员都是初次参与国际性AI赛事,仅经过四周的密集训练就站上了这个舞台。"中国代表队指导老师王恒亮感慨道,"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拼搏精神。这次经历不仅让他们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更培养了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意识。"他表示,此类高水平赛事的持续举办,正在推动中学AI教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从课程体系的完善到师资力量的增强,从社团活动的丰富到教学方法的革新,整个教育生态圈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无疑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场国际AI盛会上,年轻学子们不仅展现了扎实的技术功底,更在思想碰撞中收获了成长。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参赛选手赵甫成深有感触:"与全球顶尖同龄人用算法对话、用创新交流,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正获得世界瞩目。这次实战经历,让我对AI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了全新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秘鲁代表队成员丹尼尔兴奋地分享道:"最珍贵的不仅是比赛本身,更是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们进行思维激荡。我们约定要保持联系,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跨国合作。"
赛事期间,主办方正式启动了"全球AI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重点关注科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将通过提供专业培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资助赛事参与等方式,帮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举措获得了参赛各国师生的一致好评。
更多文章
-
张江孵化器升级创新生态:精准验证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孵化器作为连接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纽带,正从传统的空间提供者转变为深度参与的价值共创者。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创新载体高度集聚的区域,目前已形成包含163家创新创业载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其中孵化器107家、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56家,累计孵化企业近2500家,持续为早期科技项目提供产
-
上海特金亮相两用技术展,无线电侦测助力低空安全治理
在2025北京国际两用先进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上海特金无线技术有限公司带来多项低空安防创新成果。重量仅约600克的手持侦测设备可同时定位无人机与飞手位置,低空感知基站实现与5G基站的共址部署,这些技术正从专业安防走向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低空管理提供新方案。本届展会以“和平运用科技,科技守护和平”为主题,
-
西藏成功培育高原咖啡,六年攻关突破种植技术瓶颈
在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温室中,一株株咖啡树长势喜人,枝头挂满鲜红果实。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赵贯飞一边认真记录生长数据,一边兴奋地表示:“经过六年的引种试验,我们终于在高原环境下成功实现了咖啡的规模化种植,果实品质表现优异。”近日,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在高原咖啡
-
中国聚变公司:高温超导技术加速“人造太阳”商用进程
在近日举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未来能源专题研讨会上,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波指出,尽管可控核聚变技术正逐步走向商业化,但目前仍面临多项科学与工程技术挑战,需持续推动关键环节的突破。本次论坛汇聚了ITER国际组织副总干事罗德隆等多位专家,围绕聚变能源的未来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造太阳
-
临港青少年AI赛事启动,四大赛道展现少年科创力量
第八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及全国邀请赛近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拉开帷幕。本届大赛以“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为核心理念,自今年四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范围内众多青少年参与。赛事设置四大核心赛道,在两天内陆续展开角逐:9月20日进行的是鼓励自由创造的“AI创无界”和聚焦智能生活应用的“AI智创